高层会,有见地
座上宾:
吴杰庄
Dr. Johnny Ng,香港青联会主席,香港企业家。1974年10月出生,祖籍中山,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任高锋集团董事局主席。出生于香港普通家庭的吴杰庄,于1999年香港理工大学系统工程专业博士毕业之后,与3个同学以两万元港币开始创业,被香港媒体称为公屋里走出的创业家。
我觉得深圳的创业青年应该学习香港创业青年的国际化视野,多了解世界的一些状态。如果多去外面看看、多走走,会增加他的国际化视野。
中国的年轻人做了产品出来普遍就想着中国市场,而乔布斯第一天做iP hone的时候就说“是给全世界用的”。
———吴杰庄
谈交流港深青年迈入3 .0时代:合作创业,加深交流
陈文定:我们现在明显感受到,香港青年与内地青年交流开始变得频繁,你曾经也提到“香港与内地青年交流如今已经进入到3 .0时代”,你是怎样看待这种交流的递进?
吴杰庄:之前对香港青年来说,内地是有一定的神秘感,听过、在书本上看过,但能真正来到内地的机会不多。祖国那么大,很多内陆的省份都很少去到。大概20年前,我们组织青年活动都是以“看”为主的交流,看看风景、尝尝美食……都停留在表面。我们已经回归了,是一家人,仅仅看风景是不够的,要对国情有了解。大概11年前,我们开始了“香港大学生内地实习计划”的2.0时代。香港大学生在内地实习、居住6个礼拜,用当地的电话卡,吃当地的饭菜等。
陈文定:就是体验一种作为一个当地人的生活。
吴杰庄:对,这种体验可以让香港参与青年在了解内地情况的同时,也交一些朋友,这个2.0版本我们持续做了十年。
香港地方小、人口多、房价高。现在香港人的工资没有太大增长。毕业生平均月薪一万三四港币,但是物价却上涨了不少。
对此,我们发现有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区域合作,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方法就很好。珠三角一直以来都有这样的分工。在香港我们的父辈,他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在珠三角落地办厂,深圳、东莞、中山这些地方也先后发展起来。今天来说,香港已经没有办法再办工厂了,只能靠一些高增长的行业让香港年轻人去创新创业,然后来跟深圳携手,所以我们的3.0版本就是希望提供平台给香港青年回内地创业,当然也不是单独创业,而是一种合作的创业。
陈文定:对,你一个人在本地创业都未必成功,去外地创业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一定要相互帮助和合作。
吴杰庄:是的,作为一个服务香港青年的组织,我们希望可以建立一个比较安全、正规的平台给他们创业。所以我提出来在深圳的前海、广州的南沙建立两个平台,截至目前已经运作了差不多一年时间,有些香港青年在这里跟内地的青年一起合作创业。
同2.0版不一样的是,3.0版的两地青年交流,一方面是给他们发展的机会,另外一方面也让香港青年在内地有他自己的产业、自己的东西。如此,他们对祖国的感情肯定跟以前是不一样的。我希望他们也能够作为一颗种子,回到香港时能宣传祖国真实一面的情况。
谈理想我希望每个香港年轻人都能来一次内地
陈文定:那你理想当中,是希望粤港、深港,甚至包括香港与内地的这种年轻人交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吴杰庄:我希望每个香港年轻人都能来一次内地,多交一些内地的朋友。反过来,内地的青年也要去了解香港。
目前来说,两地青年之间彼此成为朋友的还是不多。其实,已经有很多内地的朋友来香港。包括我们公司就有内地的同事,香港校园里也有很多内地的学生。但现在的情况是他们都有各自的圈子。
陈文定:你是不是希望香港和内地两地青年人能成为一个圈子,不再讲“你是内地来的,我是香港本地的”?
吴杰庄:是的,所以我现在工作也不单是让香港青年到内地,我也希望内地的青年能更了解香港,因为香港最近这几年是有点不一样。以前大家觉得来香港很难,香港东西很好,质量有保证。但是现在内地也发展起来了,也不一定去香港买东西了。加上过去两三年,香港的负面新闻也不少,内地人以为香港很乱。
陈文定:所以你必须要让内地的青年也真实了解香港真实情况。
吴杰庄:对,这也是我今年在香港青联会推动的一件大事。
我们跟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做了一个拍摄短片的计划,叫《我眼中的香港》,找了一些内地传媒系的学生在香港拍摄。在拍摄过程我陪他们,在北京的时候的感觉,跟来到香港拍了几天之后的感觉真的很不一样。拍完之后加一些访问,在内地100个大学巡演,让大家知道我们当代的青年人怎么看香港。
陈文定:香港的文化、精神、理念都值得双方交流的。
吴杰庄:对,我不能说哪个好与不好,但都是可以去交流的。
谈不同“新港人”打拼有天然优势,香港本地接触新资讯“快人一步”
陈文宝:我有两个相关联的问题,一个是你能否为内地青年群体点评一下大多数香港青年群体是一个什么特质?二是香港其实也有一波从内地来的优秀青年,你怎么评价这些“新港人”?
吴杰庄:我觉得两者是不一样的,有一个天然的差别。新港人的老家在内地,他在香港的时候可以全情投入做事业,时间比较充裕。但是如果本地青年的话,他的家在香港,很多事情要跟父母一起,甚至是住在一块,这些都是天然的区别。
就我个人体验而言,在干事业的时候,如果有太多的包袱,是很难干得很成功的。从小我的母亲就不在了,我的父亲也不需要我花费很多时间去照顾,所以我自己也可以和他们一样,把很多精力放在做事上。但是香港大部分家庭都是有父母也有兄弟姐妹,可能要花很多时间放在家庭上。
但是在另一方面,香港的年轻人在接触信息时,由于从小语言环境就比较多元化,接触第一手的资料会比较早。比如科技类的信息,我们接触的都是比较前沿的,所以香港往往可以提出些新创意、新想法。遗憾的是,今天内地的科技龙头基本上都没有香港人的踪影。
陈文定:过去十几年内地有很多新的创意其实是香港诞生出来的。未来,香港年轻人有没有新的愿景?
吴杰庄:未来,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等战略,我觉得香港年轻人有一个再出发的机会。今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我们做了一个音乐会,主题就叫《青葱,再出发》,因为“一带一路”机会来了,我们香港人是很有条件去抓住机会再出发的。一方面是一个语言文化优势的背景。另一方面是在国际接触中,较早接触国际贸易的香港,也具有比较高的品牌友好度,这是前辈给我们打下的基础。我们要同内地的朋友一起合作,把中国优秀的资源带到“一带一路”的国家。我觉得香港在这其中不仅是一个超级联系人,香港也应该有主人翁的心态。
谈青联工作不仅领不到薪水,还得贡献
陈文定:2004年你去清华读博士后,也是第一个考入清华读博士后的港人。现在你在香港青联会任主席,我看历任主席大多非富即贵,唯独你是平民出身。你是怎样在众多非富即贵的优秀青年当中冒出来的?
吴杰庄:其实我也没有真正考虑过为什么。我是2002年加入的香港青联会,之后一直在里面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参加1 .0阶段的交流,去看内地的情况。当时我已经创业了,但中间我也帮助做实习的工作。可能在过程中,表面上看香港青联会中很多非富即贵的人在当主角、骨干。但其中有些人是创业成功
了,但没被媒体注意到而已。香港青联会里面其实是包括着各行各业的人。
我2002年加入全国青联,第一天秘书长就跟我说全国青联委员中各界才俊都有,大学生代表、老师、一线工人,也有一些大企业家,但是在组织中大家都是一样的,没有分别。其实香港青联会也同样如此。另外,全国青联的主席是专职的,是团中央的干部领导来当主席的。而香港青联则是选举产生的兼职人员。要做好这个岗位就必须要有资源、要有时间。过去一年,我80%的时间都在做青联的工作。
陈文定:我看你几乎每天都在频繁参加各种各样的青联活动,你有时间打理自己的公司么?
吴杰庄:这一年我跑了18个省份,现在公司只能交给同事去管理。很多人也有机会当青年联会主席的,但必须要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青联会的工作不仅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也需要自己拿钱出来。
陈文定:你不仅在里头领不到薪水,你还得贡献。
吴杰庄:对,因为我们整个组织是非政府的民间组织,我们的经费都是需要主席、副主席拿大头的,所以还是要有一定实力,而且还要有时间。
谈合作香港青年应该是负责进球的前锋
陈文定:你刚刚一再提到“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你认为香港青年在这其中应该作为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吴杰庄:应该是作为一个前锋的角色。打个比方,我们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是个足球队的话,中央肯定是领队,指引方向。香港则可以是前锋,负责进球。因为香港具有的天然优势,作为“友谊大使”,把一些好的东西带回来发展。
陈文定:我印象里,中联办主任张晓明在你当选24届青联会主席的就职典礼上提到几个问题,希望当时在座的香港青年作答:香港青年作为一个整体,在国家和平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过程中应该是什么角色和贡献;香港青年应该以什么样的视野胸怀和担当,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中自立自强?作为香港青年的领头人,你会如何作答?
吴杰庄:首先,香港在贸易全球化和人民币全球化中是一个里程碑。现在人民币还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如果可以作为全球化的货币,香港可以凭自己在金融领域的经验成为一个很好的平台,我觉得香港做金融行业的青年可以帮助国家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很大的信心。
另外,香港的城市管理做得不错,我们的航班准点率、服务能力、工作效率都是全世界第一,内地20年前的一些酒店管理也是自香港引进。香港可以通过先进的管理水平来跟内地的企业一起走出去,把国际水平落地到每一个国家,发挥我们的香港精神。
第三,我觉得可以做的是文化。文化,是一个大合体。中国要崛起,不能只靠硬件,还要靠软实力。我们以输出我们的文化。
陈文定:我们的优良传统文化包括了电影、美食、传统民俗都是可以输出的。而香港就是一个平台。
吴杰庄:我们回想二三十年前,香港基本上都是全球华人的娱乐中心,古惑仔、周星驰、功夫片……有人说香港这几年电影是不是已经没落了,我认为没有没落,而是已经融入到内地了。过去两三年,虽然优秀的电影不是打出香港的旗号,但每部最卖座的电影都有香港人的身影。我觉得可以在“一带一路”中,利用香港的平台把我们的文化产品先带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再逐步走向全球。
在科技领域,香港目前跟内地比差距不少,没有很大的优势,但是香港可以做科技的“小白鼠”。
陈文定:就是做创新实验。
吴杰庄:香港本身是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地方,如果内地的好东西在香港成熟了,再一起来推出去,一起在“一带一路”中在科技领域合作。
陈文定:刚刚你提到香港的科技创新实际上相对于深圳来说是比较弱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个局面?
吴杰庄:科技创新是需要一个平台试用的。在美国,一个新的产品,起码有两万个订单。可能它并不成功,但两万个订单给了它机会改进。我也在香港本地做产品,但订单可能最多一两百,连成本都不够。
而深圳的科技产品可以把目光投向北京、上海……通过一个个城市的复制,很快地实现产品需求的增长,产品自身也能实现一代一代的更新、迭代。但香港就没有这个空间,有时香港进行的创新在内地消化放大,而香港自己没份,这也是一个问题。
陈文定:看来跟很多创新型的国家都是不一样。例如芬兰,它的东西可以在整个欧盟落地。
吴杰庄:是的,这也是香港现在比较困惑的,政府也在想怎么能把产学研和“粤港澳大湾区”打通,一亿人口就足够给香港创新了。如果香港的产品可以在“粤港澳大湾区”很顺利落地,我想这跟以前肯定会不一样的。
谈压力香港高房价带来更大的压力,但内地青年更有“干劲”
陈文定:你频繁往来于香港和内地,你觉得香港年轻人和内地年轻人,哪个群体压力更大?
吴杰庄:我相信这两个群体都有压力。其实今天全球年轻人的压力都跟以前的年轻人是不一样的。以前是跟我们周边的朋友竞争,而今天的年轻人是跟全球的年轻人竞争,这也是推进人类进步的一个原动力,有竞争才会有进步。
但两者一定要比的话,我觉得还是香港年轻人压力会更大一些。内地市场广阔,我们说深圳房价太高了,但还可以去中山买。但香港最便宜的房也要10万一平米。
如果“粤港澳大湾区”能真正融合起来,香港年轻人回他老家江门买房行不行,去东莞也便宜很多。香港年轻人都很想有自己的房子,但在香港可能很难实现他的小愿望。
真心话
寄语青年:
与人共事不怕吃亏
陈文定:我很感兴趣你的创业经历。你没有殷实的家庭背景,是从公屋走出来的创业家。你曾谈到自己的创业经历时用了两个字,叫‘三无’。我想,你在香港应该是一个非常励志的个案。你有没有什么创业经验跟内地青年分享的?
吴杰庄:在我一开始创业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一句话:与人共事不怕吃亏,先学会吃亏。我记得在我二十几岁在大学的时候,只要老师让我做的事我都做,明知道对我没什么好处,但通过这一段经历,有很多人之后就会愿意找你、愿意给你机会。你能抓住机会的话,你就有机会冒出来,继续发展。
谈未来
深圳城市前景好,青年人要多点国际眼光
陈文定:你怎么样看待深圳创新创业的未来?
吴杰庄:我觉得深圳非常有前途。我去过内地大部分省份,深圳是最包容的城市,深圳本地人不多,很多是外地人,大家没有包袱,可以全心投入工作。而且深圳没有歧视,都是一家人,有年轻人、有愿意发展的人都可以迅速融合在一块,所以创新科技和各类产业都发展很快,未来前景很好。
陈文定:你认为深圳的创业青年应该怎么样向香港的创业青年学习?
吴杰庄:我觉得应该学习香港创业青年的国际化视野,多了解世界的一些状态。如果多去外面看看、多走走,会增加他的国际化视野。
中国的年轻人做了产品出来普遍就想着中国市场,而乔布斯第一天做iPhone的时候就说“是给全世界用的”。
多一些了解
多一些认识
在香港,活跃着三四百个青年组织。1992年时任全国青联副主席的霍震寰联合香港各委员成立了香港青联会。直到今天,在素有多元与开放之称的“东方明珠”,这个资格最老、规模最大的香港青年组织依然是最为各界认可的爱国爱港组织。每个省的青年来到香港,第一站去拜访的对象基本都是香港青联会。
2016年7月,被媒体称为“从公屋里走出的创业家”吴杰庄当选为香港青联会新一届主席,这为香港青年带来的不只有成功者的励志典范。在就职典礼上,吴杰庄的一番有关“寄语香港青年精英能够充分借助‘一带一路’,实现自我价值,在香港和国家的发展中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和责任”的号召更是在香港青年一代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再过两天,就是香港回归20周年的特殊日子,值得纪念也值得庆祝。时代在改变,香港对于内地人来说不再那么朦胧,而一批又一批心怀梦想的香港学子赴内地求学、创业,内地一些城市比如深圳等的现代、开放、包容等特质,越来越吸引香港青年们来这里大展拳脚。交流越来越多,了解越来越多,感情越来越深。这当然离不开像香港青联会这样的组织的推动。
近来,吴杰庄的议程排得满满当当。推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建立两地青年交流平台,促进两地年轻人更好地融合;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推进香港“门槛”的消融,让香港青年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可能;邀请内地学子赴港拍摄《我眼中的香港》,借由内地年轻人的观察呈现回归20年的新香港。吴杰庄的工作不仅是让香港青年走出港岛,更多接触内地,同时他在尽力展示更新鲜、更有活力的香港年轻人形象。让两地青年联系得更紧密。
许是从事青年工作,长期与两地年轻人打成一片,吴杰庄虽人至中年,却活脱脱一枚“小鲜肉”。就连他的日程安排都透着一股年轻人不知疲倦的拼劲。上任香港青联主席不满一年,他就已经跑了18个省份。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高锋集团董事局主席。
我认为,香港青年有很多优点,他们身上有的是干事业的劲,他们勇敢进取、探索未知,展现了自强拼搏的狮子山精神,而内地青年也擅于追赶时代潮流,踏实肯干、勇于创新。两地青年本就应该加强联合、互动。我们或许应该思考,下一个20年,各自将扮演何种角色,不管怎样,多一些了解,多一些认识,定位准一些,为香港、为祖国,多做一点实事,是广大青年们应该做的事。
●陈文定(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南都深圳平台CEO.兼任深圳市青联常委、深圳市青年新闻传播工作者联合会副主席)
来源:http://epaper.oeeee.com/epaper/H/html/2017-06/29/content_422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