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遊歷、工作,一邊體驗生活,一邊賺取旅費,自由自在的探索新事物,踏足從未接觸過的土地,是很多青年人的夢想。平常我們若要以一般的旅遊簽證出遊的話,每個國家都有各自限定的逗留天數,當然也不能在該國家的境內工作。另一方面,對很多香港人來說,5 天以上的假期已經算是長假了,但其實5 天的時間很難盡興,同時要在香港請一個長假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有見及此,早在2001 年起,特區政府陸陸續續與10 個經濟體系建立了雙邊工作假期的計劃,當中包括有新西蘭、澳洲、愛爾蘭、德國、日本、加拿大、韓國、法國、英國和奧地利。在10 個國家當中,以不設名額上限的澳洲最受年輕人歡迎,自2013 年開始,每一年前往澳洲的人數都突破1 萬人。同時,今年起,日本的名額上限也由每一年的250 個大幅增加至1,500 個,可見香港有一定數量的哈日族青年。
獲取寶貴人生經驗
在工作假期計劃下,參加者可以在東道經濟體系逗留一段長時間,逗留期間可以從事短期工作,也可以選擇修讀短期課程,從而了解當地的文化及社會發展,擴闊青年人的視野。此計劃旨在讓青年人透過在外地旅遊和工作,以獲取寶貴的人生經驗,從而加強其自信心、適應能力及人際溝通技巧。
得益與否 看心態
筆者多年來一直熱心參與青年工作,與青年人的接觸機會自然多了起來,也聽過很多青年人述說他們的工作假期經歷。對於這一個計劃,贊同者有之,反對者亦有,依筆者所見,若論此計劃得益與否,最主要是看參加者的心態。近幾年,網絡上對工作假期的評價大多趨於負面,很多計劃結束後回港的青年人被認為是多了一年的空窗期,找工作相對變得困難。同時,也有愈來愈多的人開始質疑參加此計劃的青年人是否真的能有所得著。
在筆者看來,有些青年人一開始就是抱著一種逃避的心態參加這個計劃,心理準備不足,事前準備也不夠,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找不到工作,很快就放棄回港,這樣的例子有不少。單以澳洲為例,就常常聽到有青年人抱怨找到的工作不是侍應就是果農,不然就是工廠的工作,學不到東西之餘,日常接觸的大多數都是華人,對提高英語水平沒有任何幫助。
另一方面,筆者也有聽部分青年朋友分享過,在計劃期間,他們積極融入本地人的生活,假日時跟房東外出,參與當地活動,嘗試過多種類型的工作,努力提升語言能力,結交不同國籍的朋友,回到香港後,憑著他們在工作假期時的經歷,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同樣都是參加同一個計劃,但心態上的不同,造成前者與後者巨大的區別。
筆者一直都覺得,不論計劃本身是如何的好,若參加者本人心態不夠成熟,整個計劃就沒有任何意義,就好比認真的學習與被迫的學習一樣。青聯連續10 年都有舉辦實習團,鼓勵香港青年人利用暑假時間到內地進行實習,時間為6 星期,參加者大多獲益良多。筆者認為,除了內地以外,青年人也可以多了解一點外面的世界,工作假期是一個很好的計劃,能讓青年人學會獨立,訓練青年人的適應能力、人際溝通技巧,加強他們的自信心,擴闊他們的國際視野,當然還有更多的好處就不一一細說了。作為一名青年事務工作者,筆者建議青年人可以在人生的規劃中考慮加入這個計劃,但另一方面,參加者也要顧及自身的現實環境及家庭因素,要三思而後行,不要因為一時的衝動,既浪費了金錢,也浪費了時間。
吳傑莊
現任高鋒集團主席,香港青年企業家,主要投資文化創意及科技產業,香港理工大學客座教授,第二十四屆香港青年聯會主席。先後榮獲「香港十大傑出數碼青年」(2000)、美國「BEST OF COMDEX」優異獎 (2003)、世界廣府人十大傑出青年(2013) 等榮譽。
來源:Wisenews 都市盛世